玄武门事变之前,唐朝朝堂之上已经分为两派,一派以秦王李世民为首,另一派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首,两派之间相互倾轧,双方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,对此,唐高祖李渊心知肚明,但他根本无力解决双方的矛盾。

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,作为帝王之家的亲兄弟,双方已经把对方置于死地作为自己的目标,李建成是太子,是大唐帝国的储君,是李渊的接班人,但他觉得李世民是自己最大的威胁,不除掉李世民,李建成无法坐稳太子之位。

李建成和李元吉联合李渊的几位嫔妃不断在李渊面前陷害李世民,同时也不断寻找机会削弱李世民的部将,身为太子,李建成甚至还在不断招兵买马,而李世民一方同样也要寻求扳倒李建成。


(资料图片)

李建成与李世民

李世民是秦王,由于他在唐朝开国一系列战争中巨大的战功,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天策上将,李世民的功劳大得封无可封了,天策上将李世民能够开府治事,他在战争中笼络了一大批的文武人才,俨然一个小朝廷的样子。

李世民最大的问题在于功高盖主,李唐王朝的江山,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,破薛举与薛仁杲父子,击败宋金刚与刘武周,歼灭王世充与窦建德,重创刘黑闼和徐圆朗,李渊封无可封,最终封了个天策上将。

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中聚集了一大批的能人异士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: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宇文士及、高士廉、尉迟恭、侯君集、程知节、秦叔宝、段志玄、屈突通、张士贵、王君廓。

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

李世民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批人,这一大批人跟随李世民绝对不仅仅只是跟随,而是希望要有一个更好的未来,如果李世民倒台,这批人的命运也会如此,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冲突中,双方都没有退路。

政治上并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说法,相反,退一步就是失败,就是身死族灭,李世民与李建成矛盾不断积累加深,即使是开国皇帝李渊面对这事也是无法解决,两个都是亲儿子,两个人在朝堂之上都有威望,李渊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敲打双方,让彼此保持和谐。

李渊本想把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开,把李世民派到洛阳,让他管理陕州以东的地区,允许他设置天子的旌旗,如同西汉的梁孝王一样,李渊数次承诺过让李世民做太子,又让李世民像梁孝王一样,意思应该是等李建成去世,再接班,这多半是李渊的缓兵之计。

李渊

李渊的这个想法被李建成阻止,李世民要是去了洛阳,唐朝基本上分裂了,而且李建成也无法打败李世民了,李世民是军事天才,坐镇洛阳,一声号令,很容易就打败长安这边的李建成,李渊解决兄弟俩矛盾的方法根本不靠谱。

这就是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父子的实际情况,李建成跟李世民之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,玄武门事变只是时间问题。

既然李渊知道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之间的矛盾,为何不在玄武门事变中阻上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呢?

原因很简单,李渊无法阻止,因为朝廷禁卫军、玄武门守将以及朝廷的部分大臣都被李世民收买,玄武门事变这时,李世民控制了禁卫军及京城城门守军,李渊这个皇帝都完全不知道李世民私下的策划。

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

玄武门事变不是偶然事件,而是李世民一方精心策划的一件夺权政变,事发之时,李渊在做什么?

《资治通鉴 唐纪七 》:上方泛舟海池,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,敬德擐甲持矛,直至上所。上大惊,问曰:“今日乱者谁邪?卿来此何为?”对曰:“秦王以太子、齐王作乱,举兵诛之,恐惊动陛下,遣臣宿卫。”上谓裴寂等曰:“不图今日乃见此事,当如之何?”萧瑀、陈叔达曰:“建成、元吉本不预义谋,又无功于天下,疾秦王功高望重,共为奸谋。今秦王已讨而诛之,秦王功盖宇宙,率土归心,陛下若处以元良,委之国务,无复事矣。

政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,此时李建成与李元吉已经被杀,李世民让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,尉迟恭身披铠甲,手握长予,直接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,把李渊吓了一跳,这放在平常,披甲带兵器就是谋反。

皇宫中本来就有禁卫军的,禁卫军是皇帝李渊直接掌控的,尉迟恭只是秦王府的武将,如果不是禁卫军投靠了李世民,尉迟恭如何能够带着兵器直接来到皇帝李渊面前,要知道任何人是不能带着兵器见皇帝,可见李渊的禁卫军已经被李世民渗透了。

李渊手下的禁卫军已经被李世民渗透

尉迟恭直接告诉李渊,李建成与李元吉因为作乱被杀,李渊转回头问身边的大臣意见如何?萧瑀和陈叔达马上说道:

李建成与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,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。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,威望高,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。现在,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,秦王功盖宇宙,天下归心,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,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,就不会再生事端了。

萧瑀是户部尚书,陈叔达是侍中,这两个人可是李渊的重臣,但现在这两人明显向着李世民说话,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贬得一文不值,很明显,萧瑀和陈叔达也被李世民拉拢了,也就是 说李渊身边的重臣也被李世民拉拢了。

再来说说李建成与李元吉是如何被杀的,玄武门是唐朝长安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的北门,是进入皇宫的必经之处,事变前,李世民先进入玄武门,并且部署了伏兵,安排好一切之后,李建成和李元吉才进入玄武门。

玄武门

没多久,李建成、李元吉察觉到了异常,立即掉转马头,准备返回东宫和齐王府,李世民在身后呼喊他俩,李元吉箭射李世民,但没有射中,李世民直接射杀了李建成,但坐骑受到惊吓,李元吉想杀死李世民,结果被尉迟恭杀死。

李建成的部将冯立、薛万彻、谢叔方等人率领太子府精锐兵马数千人攻打玄武门,准备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报仇,守卫玄武门的将领敬君弘、吕世衡弘率军迎战,由于寡不敌众,敬君弘、吕世衡双双战死。

要知道这两个将领可是守卫玄武门的武将,并不是李世民的部将,这两人从头到尾都在协助李世民,并且不惧生死帮助李世民挡住了太子府与齐王府的兵马,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,就是李世民已经收买了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和吕世衡。

要不是这两人挡住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兵马,让尉迟恭争取到时间把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带出来,那后果不堪设想。

玄武门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政变

再回头来看一下,秦王李世民收买了玄武门守将(敬君弘和吕世衡)、李渊身边的重臣(萧瑀和陈叔达)、李渊身边的禁卫军,甚至还收买了太子府的部分官员,比如在东宫中担任率更丞职位的王晊,这对皇帝李渊来说,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。

从某种意义来说,玄武门事变并不仅仅针对的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,包括李渊在内,也一并被考虑,只是对于皇帝,李世民的做法非常谨慎,他让尉迟恭披甲带兵器出现在李渊面前,并不仅仅是向李渊威慑一下,也有防备李渊的意思。

在整个事件中,李渊毫无办法,虽然他是皇帝,但他身边人都被李世民渗透了,他要是不同意李世民的做法,估计李世民只能用最后的办法,就是软禁李渊,强行夺权,李渊不傻,事态到了这个地步,李世民不会给李渊选择的余地,虽然是父子,但在皇权面前,亲情不值一文,这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。

李世民的势力已经渗透了朝堂

李渊最大的失误就是能力,身为开国之君,不能掌控儿子、大臣、兵权,李世民的可怕在于,他掌控了一切,渗透了所有关键人物,玄武门事变就是一次终极夺权,目标直指皇位与最高权力,估计李渊两个月后让位于李世民也只是一场掩盖,李世民不想让人觉得他太快就想当皇帝,这是李世民让人可怕的地方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