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 | 摇滚客


(相关资料图)

未来的底片音乐:刀郎-山歌寥哉

今日BGM,《未来的底片》,刀郎

大家好,我是马拉松。

最近,刀郎红翻了天。

不少人说,《山歌寥哉》是一张神专,是一座21世纪华语乐坛无人超越的顶峰。

我不否认这是一张好专辑,但是上述说法真的太夸张了,夸张到离谱。

被夸张,是因为红,因为炙手可热,红到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流量的羹。

媒体们,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营销账号,都开始从各个角度造神,喝到自己那口汤后就把碗砸了,根本不顾施粥人的死活。

而造神,是杀神的第一步。

近日关于刀郎新专辑的讨论,逐渐从一场音乐上的盛宴,演变成了一场流量上的狂欢。

那些娱乐营销号,都是依托答辩。

在我看来,它们将《罗刹海市》翻译成刀郎的复仇,纯属恶意解读!

一个退隐多年,一位潜心研究音乐多年的音乐人,多年磨一剑捧出的专辑被说成是复多年以前的“仇”,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

刀郎好友那句“他不可能写歌骂人,空闲时候都在读书”,自然都被视而不见。

不光娱乐营销号,这次肉太香,一些所谓的财经博主、法律博主都忍不住下场分蛋糕。

比如这位财经博主“峰哥说商业”发的视频,简直荒谬。

上来先定高调,说“《罗刹海市》在全球的播放量竟然拿到了全球第一”,胡扯。

然后巧妙地话锋一转,引入国际话题:

“美国最近要封杀刀郎了呢!”

“说要让美国音乐协会封杀刀郎。”

还说《罗刹海市》中的歌词“又鸟”影射的就是“美国的国鸟就是一只白头鹰”。

那不光有美国,还有德国:

“比如德国就有很多网友觉得这首歌完全就是写的当下的德国。歌里的‘马户’和‘又鸟’就是说的他们的当权派们。”

然后,他成功了。

评论区是清一色的自信:

“刀郎十年前就该封神了。”

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!永远超越不了!”

还有所谓的普法博主“林教头普法”的视频,号称普法,实则打拳,不愧林教头。

全程不谈法律,反而侃侃而谈刀郎歌词:

“某咖评论区已被挤爆了服务器,某咖已经委屈到掉眼泪,可见杀人诛心不见血。”

“2002年下的那一场雪,终于成了2023年的那一场‘血’。”

“连包青天来了,都得抽上一根烟啊,连连对刀郎说你高明,真是高啊!”

这位“林教头普法”林律师所说的“某咖评论区”指的是那英的评论区。

一周以前,那英的评论区下被网民骂了200万条。

截止到目前,200万这个数字增长到了近800万。

这是听歌吗?这是分析歌曲中的意味深长吗?

当然不是。

这是凑热闹,是唯恐天下不乱,是一场网络暴力的狂欢。

当营销号们关于“复仇”的解读开始发酵后,那英的评论区就成了网红打卡点,或阴阳怪气,或人身攻击,或到此一游:

刀郎是谁,不重要;

刀郎唱的是什么,也不重要;

刀郎骂的到底是不是那英,更不重要。

重要的是我有一个地方发泄自己对世界的不满,就够了。

营销账号无脑捧刀郎是为了流量,那么主流媒体们造谣捧刀郎是为了什么呢?

为了更大的流量。

前天晚上,主流媒体“潮新闻”发布的一则消息开始在网络上发酵,又掀起了一波高潮:

刀郎《罗刹海市》80亿播放量,破吉尼斯世界纪录!

还说海外的传播链也颇有意思,和上述的财经博主“峰哥说商业”的信口开河并无二致。

比如,“越来越多的老外也加入到了‘转发大军’当中”。

比如,“有网友表示,如果《罗刹海市》播放量超100亿,估计本世纪都不会有作品超过它了!”

第二天,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就站出来辟谣了,打脸来得啪啪快:

没收到申请,没破吉尼斯记录。

另外,《罗刹海市》80亿的播放量也毫无数据来源,纯信口胡诌。

80亿播放量?老外纷纷加入转发大军?

别逗了,全球最大的音乐播放平台Spotify上,《罗刹海市》的播放量连10万都没到。

新闻全靠一个字,编。

不禁好奇这家主流媒体“潮新闻”何许人也。

查了一下,发现原来是浙江日报的旗下的新闻客户端。

美其名曰“重塑舆论传播格局、重建传媒底层逻辑、重构融合技术底座”

口号喊得震天响,还是贻笑大方。

翻车的还有另一家主流媒体“封面新闻”。

吃到流量最重要,哪有什么交叉信源考证这么严谨的事?

一个造谣,一个传谣。两家主流媒体,可谓卧龙凤雏。

吉尼斯官方站出来辟谣之后,上述主流媒体们删除了相关微博。

然而,造谣一张嘴,辟谣跑断腿。

看到主流媒体们发话后,营销号们立马开始了新一轮的狂欢:

《罗刹海市》播放量120亿了,世界第一!

事情发展至此,早已没有人讨论刀郎的音乐本身。

此事也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作秀,一场闹剧,一场注定无疾而终的狂欢。

流出来的只有量,留下来的没有本。

不是我不明白,这世界变化快。

昨日,汪峰发布了一条视频,罕见地讨论了刀郎新专辑《山歌寥哉》的音乐本身。

23分钟的长视频,详细地从歌词、旋律、创作动机、音乐人立场上解说了刀郎这张新作品,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。

大概有不少朋友跟我同感,《山歌寥哉》是一张优秀的专辑,但远远称不上伟大。

它的优点显而易见:

1、词作巧妙,对于聊斋故事鞭辟入里的现代化再解读;

2、音乐创新,专辑融合了大量民间小调风格和民族乐器,是中国本土音乐的积极探索。

但与此同时,缺点也一听便知:

编曲上过分粗劣,所以整张专辑听起来更像demo,而非正式专辑。

编曲廉价,导致了大多数人口中所说的听感“土”。

总结一下,《山歌寥哉》无疑是一张优秀的专辑。

可悲的是,其实没什么人关心音乐本身,关心刀郎本人关心的问题。

人们闻着热闹蜂拥而至,各取所需后四散而去,奔赴下一场狂欢。

有空的朋友们可以回头看看汪峰出的那个视频。

你可以看见,汪峰的眼神是真诚的。

因为他在真正地谈论音乐。

而音乐,不会骗人。

我想,对于两位偏执于打磨音乐的职业音乐人来说,“复仇”是太复杂的情绪,更多的是互相尊重,惺惺相惜。

正如汪峰在视频开头第一句话所言:

“任何一种音乐,它是音乐,它不是是非,它不是道德审判。”

如果你尊重音乐,想听刀郎继续好好唱歌、写歌,就不要去捧杀他。

因为当你习惯了审判道德,总有一天道德会回过头来审判你。

我相信,到时候唯一的结局只会是一地鸡毛,百口莫辩。

点击「摇滚客」阅读原文

关键词: